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就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 号》及【教学司函〔2015〕44号】《关于做好2015 年高校毕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学校编制和正式发布《贵州工商职业学院2015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一、本报告数据取自贵州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和第三方调查问卷的回收数据。就业信息管理数据统计时间截止于2015年12 月31 日,第三方调查问卷的数据依据2015 年3 月12 日至2015年12 月30 日发布的两次问卷,两次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852 份。通过报告,客观反映我院2015 年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和发展趋势,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反馈意见。
二、根据教育部有关就业形式规定,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六种方式。
1. 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
2. 签订劳动合同形式就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3. 其他就业形式: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形式的就业。
4. 灵活就业:主要包括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
5. 升学:专科毕业生考取本科进行学习。
6. 出国(境):毕业生出国(境)留学或工作。
7. 国家(地方)项目: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参军入伍等。
三、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毕业生人数统计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15 届大专毕业生人数为500余人。其中,建筑工程技术方向346人;工程造价方向169人。
(二)、毕业生就业率
就业率总体情况和各专业就业情况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1、.就业率总体情况
我院2015 届毕业生人数为515 人,截止2015 年8月31 日,实现初次就业率为84.07%。截止2015 年12 月31 日,我院实现整体就业率98.45%。其中,建筑工程技术方向就业率 99.42%;工程造价方向就业率96.45%。
2、阻碍就业原因分析及说明根据调研数据反馈,我院2015 届毕业生中未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1.55%。在我们的就业情况调查问卷中对阻碍顺利就业的因素进行了统计,从反馈情况来看,70.29%的毕业生认为“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实习经历”影响了个人就业,29.71%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拟从事行业“专业不对口”影响了个人就业。
四、就业信息
(一)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我院2015 届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覆盖了其他企业、国有企业、其他事业单位、中初教育单位、机关、三资企业、部队、科研设计单位、高等学校、城镇社区这些类别。其中,其他企业是最主要的流向,占比为 89%;其次为国有企业,占比为6%;而在城镇社区就业的比例最小,为 0.09%。
(二)薪资水平
我院在9 月份针对2015 届已就业的515名毕业生进行了一对一的电话回访,旨在了解各专业学生的具体薪资待遇水平。平均薪资=就业学生薪资总和/就业人数。2015 届毕业生整体平均薪资为2976.59 元,其中建筑工程技术方向平均薪资为3468.07 元,工程造价平均薪资为2709.25元.
五、对教育教学的反馈意见
结合 2015 届毕业生对自身各项就业能力的评价,反映出了我校教育教学的成果,同时也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决策依据。
(一) 深化专业设置的调整针对专业对口率较低、毕业生起薪较低的专业,应适时的作出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通过对已经毕业学生就业情况的掌握和分析,为社会和国家输送社会急需的人才,对于就业率较低、对口率较低和起薪的专业进行减招或者停招。虽然学院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尝试,但仍需要进一步按照建立适应现代大学制度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深入进行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制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二)加强教学质量的把控
教学质量的把控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教授、专业技能的提升方面。专业知识是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的坚实基础,也是在今后职业发展过程中很关键的因素。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应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教育和考察,打好坚实基础,提高综合能力。引进和聘请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到校任教,鼓励校内有条件的人员“双肩挑”,积极承担教学任务。
(三) 加强职业能力培养从办学思路、教学管理、招生宣传上下功夫,加快专业调整的步伐,大力推动教学改革,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创新实施以职场教学为主的创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加强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调整,合理调节与就业市场不适应的专业和课程。同时,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 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如果能在同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必然大大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教育教学方面,因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外语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等。多组织社交礼仪、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等培训、帮助学生拓展信息资源,加强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